氢气,既是应用广泛的化工气体,又是一种能源载体。近年来,以风电、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企业纷纷布局氢能,在应对新能源消纳困境中,氢能也许能成为一条新的优质路径。
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,既能提升绿色电力的利用率,解决富裕电力消纳问题,还可大幅降低工业领域的碳排放,实现对灰氢的替代。但光伏、风力发电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的特点,无法直接应用于需要稳定电流供给的工业生产环节,必须通过储能进行系统性调节,从而构建微电网,同时实现氢能的绿色属性。
天合是行业内为数不多的全面布局“光、储、氢”三大业务板块的新能源企业。天合元氢总裁段顺伟告诉记者,随着氢能行业的快速发展,系统安全和经济性成为困扰绿氢项目的最大痛点。因此,如何保证光伏、储能、氢能三个板块协同合作、安全运行,同时又具备一定的经济性,成为行业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。
其中,制约规模化制氢项目落地的首要因素是经济性问题,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,包括初始投资、系统能耗、度电成本、电解槽利用小时数等等。
不过段顺伟判断,光伏、储能和氢能技术在过去几十年中不断发展,成本逐渐降低,经济效益已经有了一些提升。因此,通过推动技术进步和市场规模扩大,未来有望催生出更多新兴市场和商业模式,如能源互联网、智能电网等应用场景。
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秘书长张宇也表示, “通过将光伏发电与储能、氢能有机结合,我们可以实现新能源电力系统的长周期、跨地域、跨季节的能源存储,提供新能源电力的消纳途径,提高整体能源利用效率。这不仅有助于降低能源成本,还能显著提升能源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。”
天合集团倡导的光储氢一体化解决方案,从构网设计、设备配比、仿真分析等方向,可以筛选出基于氢需求量和风光资源等边界条件下的最优方案。通过高效的光伏组件、快速响应的储能系统、安全稳定的制氢装备,最大化降低度电成本、提高设备运行小时数、节约设备能耗、优化绿氢LCOH。
事实上,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焦点逐渐从光伏向储能乃至氢能板块延伸,正是因新型电力系统要以消纳新能源发电为首要任务。而氢能可以与绿色电力形成耦合,实现“源网荷储”的统筹调度,是解决富余电力的有效手段。
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,不少新能源光伏、风电企业早早入局氢能领域。
天合自2021年布局氢能业务以来,已经成功推出大型碱性制氢装备,并交付多个商业化订单。天合元氢在扬州投资建立了近150亩自动化生产基地,规划产能将达到2.5GW。双良、隆基等企业也在制氢装备领域快速发展,筹建起量产能力。
2022年3月28日,远景科技集团和赤峰市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。建设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。到今年3月14日,项目第一阶段30万吨绿色氢氨首期工程已经顺利投产。
事实上,除了中国本土的绿氢项目正在如火如荼推进中,氢能出海也是今年的一大热点,中外合作案例增多。明阳集团旗下明阳氢能在今年年初与泰国IBC LNG签署合作协议,共同打造泰国第一个商业绿氢项目。天合集团与西班牙Arbro集团、韦尔瓦市政府在西班牙韦尔瓦市宣布达成160MW绿氢项目的战略合作。远景也宣布将在西班牙建设氢能装备工厂,布局绿氢产业链,并和西班牙企业一起打造零碳氢能产业园,实现100%绿电制氢。
一家中国本土的含氟薄膜材料研发制造商汉丞科技日前获得了B轮融资,领投方中除了高瓴创投,还有国际能源及资源领域的领军企业福德士河,展现了其对绿氢及相关产业链的广泛布局。
此外,“国家队”在氢能领域的布局也颇为踊跃。
中国石油正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“油气热电氢”国际能源公司,已建成21座加氢站,公司计划到今年年底将加氢站数量增至50座。中国石化提出成为“中国第一氢能公司”的目标,规划布局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,并在绿氢制备方面推进项目。
宝武集团为推进氢能布局,成立了清洁能源公司宝武清能;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旗下氢能业务相关企业包括国氢科技、吉电股份,重点布局燃料电池及PEM制氢两大产品线;中国中车旗下公司在氢燃料电池汽车业务、氢能源有轨电车业务上取得进展。
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投资有风险,需谨慎。
发布于2023-03-07 14:02:00
发布于2023-03-07 13:05:00
发布于2023-03-07 13:02:00
发布于2023-03-07 12:52:00
发布于2023-03-07 12:41:00
发布于2023-03-07 12:35:00
发布于2023-03-07 11:17:00
发布于2023-03-07 10:49: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