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上海农商银行基金托管资格获证监会批复。在国有大行、股份行竞争激烈的基金托管领域,中小银行为何要纷纷“入圈”?业内人士分析,获得托管费收入是商业银行扩大中间业务收入、提高客户黏性、进行业务转型路径的探索,是中小银行正加速布局这类牌照的主要原因。对于中小银行而言,拿到牌照只是第一步,如何在竞争中形成差异化竞争力,是持牌后更为重要的一步。
城农商行积极申请
证监会网站近日更新的公示信息显示,上海农商银行的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正式获批,成为第二家获得基金托管资格的农商行。
批复文件显示,上海农商银行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要求,自批复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的筹备工作;应当在取得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换发的营业执照后,向证监会换领《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》;在取得该证前,不得对外开展基金托管业务。
相关披露信息显示,上海农商行于2021年申请基金托管人资格,从申请到获批,历经了两年多的时间。
此前,与上海农商银行同年提交资格申请的还包括蒙商银行、重庆农商行等。今年8月,长沙银行获得基金托管资格,城商行在基金托管领域再添新丁。
上海农商银行表示,未来将深化与基金公司等金融同业机构的全面合作,强化各项业务间的协同联动,大力推进托管业务发展,切实履行托管人职责。
银行是基金托管主力
随着公募基金规模快速增长,托管业务需求进一步增加。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8月底,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4家;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12家、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家。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8.71万亿元。
面对日益增长的大市场,区域性中小银行加速抢滩基金托管市场。近年申请及获批基金托管资格的机构中,中小银行的数量正在增加,其在基金领域的布局正在加速。
事实上,在基金托管领域,无论是从参与的机构数量来看,还是从托管资产规模来看,银行业都占据优势。获得基金托管资格的银行机构总数已超过30家,在各类托管机构中占据半壁江山。
同时,银行也是托管规模前20榜单中的主力军。Wind最新数据显示,工商银行、建设银行托管基金规模均超3万亿元;兴业银行、中国银行、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托管规模超1万亿元。
当好“守门人”
不过,在竞争激烈的基金托管领域,中小银行若想从市场之中分得一杯羹并不容易。
Wind数据显示,截至上半年末,部分中小银行基金托管规模不足千亿元。而前十大基金托管银行管理的规模均在万亿元级别,行业马太效应明显。
业内人士表示,区域性中小银行可以借助区域优势做细分市场,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基础上,扩大自身业务体量,加大与公募基金等资管机构的合作力度,取得市场的不断认可,从而做大自身托管资产规模,同时需要加强相关人才引进培养,提高技术的投入与应用,打造差异化的竞争力。
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投资有风险,需谨慎。
发布于2023-03-07 14:02:00
发布于2023-03-07 13:05:00
发布于2023-03-07 13:02:00
发布于2023-03-07 12:52:00
发布于2023-03-07 12:41:00
发布于2023-03-07 12:35:00
发布于2023-03-07 11:17:00
发布于2023-03-07 10:49:00